公私協力數位公共建設的機會與挑戰 |張乃文,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科技法律研究所 價值拓展中心 主任

2025-07-15

111年底促參法修正新增數位建設以擴大促參案源

「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以下簡稱促參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於111122日三讀通過,此次修正於同年1222日公布,此次修正主要著眼於三個主要方向:新增數位建設類別,包含綠能設施、數位建設、影視音設施、回收再利用設施,以擴大促進參與的案源範圍。所謂數位建設,指為推動先進網路、完備數位包容、縮短數位落差、加速產業數位轉型及促進跨域創新運用等產業所需之數位軟硬體及其設施。值得注意的是,所謂適用於促參法的數位建設,係指於經過可行性評估,經過民間參與效益、市場供需現況含投資意願調查、技術、財務模型、法律、土地及設施取得、環境影響等多個面向檢驗之項目,範圍較為限縮。與之相較,數位領域中泛稱為公私協力之項目,範圍較廣,包含可形塑為促參數位建設標的之潛力;爰觀察公私部門的合作方式、合作項目的重要成分、發展、運作及收益模式,有助於探詢促參數位建設潛在標的。

數位領域公私協力能快速因應現代社會變遷

觀諸國外經驗,數位領域之公私協力項目,常見於區域性寬頻、WiFi建置、以及政府取得衛星服務。近年來,為因應新冠疫情期間萌生的各種社會需求,國際間更加關注數位領域新興項目的公私協力關係可發揮的社會功能,由公共組織(包括發展機構和政府)利用私部門的技術資源和專業知識創造革命性解決方案,以因應持續發生的挑戰。在公部門無法有充足技術資源提供更有效率、更有效的服務時,與私部門尤其是科技公司的合作更顯重要;私部門提供以巨量資料、演算法、超級算力(supercomputing)為核心的創新技術或應用,實現超高效能運算、無所不在的感知、及智慧運算,支援公部門採用前瞻技術以設定標準,並提供創意貢獻於公共服務。[1]參考OECD觀點,智慧政府數位公共基礎建設(Digital Public Infrastructure, DPI)涵蓋專為公部門的需求量身打造的系統,也包括可應用於增益數位經濟的系統,主要類型有:1、用於安全和信任之DPI,包括用於數位身分和數位支付的通用系統;2、用於資料和資訊共享之DPI,包括可互通的基礎註冊中心和資料共享系統;3、用於通訊和公共服務互動的DPI,包括數位郵政、通知服務和單一數位閘道(gateway);4、其他隨著各領域需求及技術進展所產生的新形態DPI,例如支援人工智慧發展的軟體基礎;不同系統相互間可能具有高度關聯性與連動性。[2] DPI建構於物理基礎設施(例如資料中心和通信網路)上,包含數位ID協議和資料交換平台等基礎元素,並可延伸至直接提供使用者使用的介面。[3]

鄰近國家數位領域新興項目公私協力實例

韓國近期以加速人工智慧於公部門的應用為政策重點,策略上優先採用商用雲方案、AI解決方案,並促進公私合作。依據國家資訊社會局(National Information Society Agency, NIA)說明,雲端架構上之運作模式,係指在政府提供的實體環境中,部署商用雲端服務提供者的應用服務,以此作為基礎運作基礎。為提升資源管理效率,政府採用依使用量計價的付費方式,依所使用的圖形處理器單元(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GPU)使用量計價。[4]

日本國土交通省近期推動基礎建設領域的數位轉型,以提升營建產業的生產力,其宣布除了小型工程外,所有公共工程均須於2023年起應用建築資訊模型及城市資訊模型(BIM/ CIM)。在此背景下,國土技術政策總合研究所規劃打造數位轉型資料中心,儲存3D BIM/CIM數據,提供使用者於有測量、調查、設計、施工及維護等一系列業務需求時利用,為期資料利用環境之完備,並於2022年起部分功能開放外部業者使用,進行為期一段日的共同研究及測試,該資料中心安裝可創建、編輯3D數據的軟體,並由軟體供應商向使用者收取使用費,該收費機制亦為此次實證的客體[5],以探索未來可持續運作的商業模式。[6]

公私協力數位公建之挑戰與展望

隨著現代社會數位轉型浪潮,數位公建一詞跳脫傳統以硬體建設為主的思維,相較於傳統公共建設以耐久性資材為核心,數位建設的核心,為資通訊技術、設備或設施,具有生命週期短、技術迭代迅速的特性,須在該數位公建營運或運作期間,全程保持預期的服務水準及服務效能,以確保公共任務之達成,至為重要。另外,以數位為核心的運作也勢必要慎重考量資安環境之完備,整體推動基礎、配套與運作仍不斷精進中,值得持續關注。



[1] Sheng Wu, Innovative Digital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from Pandemic Response to Resilient Recovery: Linking Emerging Frontier Technologies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p.2, https://sdgs.un.org/documents/wu-innovative-digital-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andemic-response-resilient-recovery  (last visited at June, 30,2025)

[2] OECD, Digital Public Infrastructure For Digital Governments (2024), https://www.oecd.org/content/dam/oecd/en/publications/reports/2024/12/digital-public-infrastructure-for-digital-governments_11fe17d9/ff525dc8-en.pdf (last visited at June, 30,2025)

[3] WEF, Why digital public infrastructure is key to building a connected future (Apr 17,2025), https://www.weforum.org/stories/2025/04/digital-public-infrastructure-building-connected-future/  (last visited at June, 30,2025)

[4] Si Ying Thian, GovMesh Digest: South Korea’s quest to move from Digital Platform Government to AI Government, GOVINSIDER, https://govinsider.asia/intl-en/article/govmesh-digest-south-koreas-quest-to-move-from-digital-platform-government-to-ai-government (last visited at June, 30,2025)

[5] 西村徹,国土交通省の取り組み『DX データセンターの構築について』,http://library.jsce.or.jp/Image_DB/committee/steel_structure/book/66143/66143-0035.pdf(最後瀏覽日:2025630日)

[6] 国土交通省,「DX データセンターにおける 3 次元データ利用環境の官民連携整備に関する共同研究」の共同研究者を追加公募します(令和5年),https://www.nilim.go.jp/lab/bcg/kisya/journal/kisya20230118_1.pdf (最後瀏覽日:2025630日)